南韓人向來做所有事,都是以「速度」為主,吃飯、工作、走路等等,他們都沒有耐性。「快」因而是他們眼中成功的金科玉律,久而久之,每一個人只會重視結果,不求過程,希望以最合乎成本效益的「快點快點(빨리빨리)」作風,把事情完成即可。
相較之下,「慢」便是失敗者的代名詞,亦即反映你沒有競爭力,將會被社會與市場無情地淘汰。
▲《奔向愛情》女主角申世景。
但隨著社會風氣近年陸續轉變,韓國不少年輕一代,也學會如何放慢步伐,慢慢學會速度不是絕對,有時急不來,只要放慢腳步,慢一點走,只要最終還是能走完終點的話,不要放棄,他們終歸也可把自己視為贏家。
前陣子跟一位韓國教授聊起,受疫情影響,原來對健康沒什麼關心,且對生活與工作毫無耐性的他,近一年也忽然學懂什麼叫健康生活質素。現在,每個周末,他都會主動地參加不同社群組織的登山班與單車班。從家到辦公室,雖然路程不短,但他也往往喜歡走上30分鐘,每天這樣子回校工作。
他說:「疫情以後,留意到韓國人在街上走路的步伐減慢了...」
長跑跟人生一樣,不要逞強,原來快不了的,要接受自己在適當時候要放慢步伐,只要不要停下來,慢慢地走,最終總是能夠把那本來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完成了。